咨询:13728783449
首页 > 品牌方法 > 品牌研究
用尼采的哲学思想谈设计——骆驼狮子婴儿


本文由酒店vi设计, 上海酒店VI设计公司 杭州酒店VI设计公司(www.hotelvi.net)收集并整理,更多设计文章请访问问:www.hotelvi.net

关键词:哲学 尼采 设计 关系 骆驼 狮子 婴儿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关于设计圈子的东西笔者撰文不少,近日有人问到为啥不谈谈设计提升的话题,其实之前已经零散谈过,刚好最近也跟小伙伴就这个问题探讨,这个方面也是很多刚入行设计师比较困惑的,笔者决定成文一篇追以讨论。

任何一个行业圈子,按能力技术(人格平等)都可以划分个三六九等,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别老问什么行业最挣钱这种缺钙问题。我个人觉得设计师应该划分三类,跟尼采骆驼狮子婴儿有相近意味,我们试着借用尼采的精神三变体系来研究下设计提升。


笔者深扎在这个圈子蛮久,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设计从业员,有单纯以设计谋生的,哪里挣钱跳哪里去,每天走在一起就是讨论哪里工资高;见过有精神洁癖,每天大谈设计师个人修养,追求灵欲合一,每天咒骂客户美商低的;也见过视设计为终生事业,工作之余不断组织各种活动,交流学习,为推动行业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也见过从业十年工资不高不低,除了设计别无他法不能自拔的,同时亦见过将设计商业运作得很成功,既能艺术又能量产挥洒自如操控到位的




没有对错无关痛痒,他们的存在丰富着圈子生态,也是不成熟环境体系中的亮丽风景。

骆驼

骆驼的特点是刻苦耐劳,背负着很多传统包袱,并且需要受人操控。


刚刚入行,除了部分理念及初步软件技术骆驼兄弟们一片空白,需要掌握更多的实际能力来应付设计工作,这个阶段首先是应该熟悉基本作业流程。

每个公司的操作规范不同,但大致你需要知道这个岗位做什么,应该怎么来实现驾轻就熟,举几个栗子,譬如做品牌,你起码对基本的专业术语有一个掌握,知道什么萝卜对什么坑,学习较多概念性东西,vi整个体系的各种类目包含了哪些东西,主次如何区分。做互联网,需要了解什么是网络,网站架构,程序语言特点,前端效果与美工视觉如何匹配,然后视觉表现特点,做三维的要了解效果图与施工图的区别,各种流派风格,哪里有更多素材方便调用,怎么使用插件,如何快速渲染,一些装潢顾忌甚至风水学的运用。做电商的需要了解基本电商类网站架构,展示逻辑,修图技巧,浏览者行为,甚至摄影基本常识……

不断学习是骆驼们第一步要走的。我所了解的很多公司通常不存在这种系统流程,要么打乱走要么跳着走,这也是国内行业体系不成熟的表现。通常一个设计师上岗后就直接面对订单,因为国内太追求效率了,我见过所谓留学日本回来的大师,买了不下100套各种素材光盘,在各大素材网有vip级账号,各种订单基本都是首先直接找素材套,从几千到几万的设计一视同仁,恶劣到有些直接只改名字换换logo。然而他本身确实是具备扎实功底,他完全可以自己做出很不错的作品,所以这无疑是行业一个很深沉的悲哀。

我很主张对设计理论一类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思想是永远指导行动的,好比练武的人一直只会练肌肉是很难变成高手的。又好比玩吉他的人会明白,高手到一定阶段拼的就是基本功,对各种调子音阶的熟悉,爬格子速度,和弦的掌握与切换等,因为到一定段数发现这些东西全都得稳稳的用上,而并非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技巧。




这种论调不存在对学习体制的迷恋,我经常跟小伙伴们说起为什么很多人做设计到一定阶段会感觉很浮,很虚。根源就是对基本素养与规律掌握不够深刻,文化是需要根的,设计亦然。我们需要各种心法来指导自己,有人也许会反对我说设计师应该倡导自由,跟着感觉走,多弄弄就会。其实真的有这种人,因为我前面没声明排除天才,在我所理解的的天才通常是那些因为幼年环境或客观因素习得潜意识,然后可以横空出世的。譬如你太爷搞音乐,爷爷搞音乐,你爸爸还搞音乐,你很难不对音乐有一种误以为与生俱来的感觉。因为生长过程中你习得了太多太多这些方面的潜意识,它扎扎实实影响着你。

不是天才的话,骆驼还是该做回骆驼的事情。

除了作业流程,设计师这个阶段应该多利用业余时间来修炼一部分内功,所谓内功明显区别软件一类的操作,并非研究怎么做一个发光特效之类,而是回归本源,学习设计最基本的骨架脉络,例如色彩、构图、板式等等。然后也注意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素材,收集优秀参考作品之类。这些部分已经被很多分享说得烂了,所以我不再赘述。

这里插入一段外话,最近有部分设计师在批判扁平化太简单让设计师变得懒惰,我只想说当一个设计抽离了立体、渐变、三维、写实图标等等的修饰外,才是真真正正考验一个设计师功力的时候,因为此时你面对的正是最困难的色彩搭配、排版、构图、点线面运用等骨骼性的命题,你稍微儿戏一点都露陷。

继而我们可以去横向阅览一些关于美学或者著名设计师的心得书籍,包括一些不错的时尚杂志服饰杂志等,用作提高美商,设计师的眼界绝对是限制其作品水准的最关键一环。刚开始不懂不要紧,这也是习得潜意识的过程。我记得台大教授傅佩荣先生一句有趣的话:大家看书都从前面看,然后看着看着就丢开了,我习惯我从后面去看,于是我懂的就显得跟他们不同,因为他们通常都看不到这个部分。一个有腔调的设计师是很需要庞杂的知识体系来支持他吹牛逼的。




我们回归到骆驼的特点,骆驼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应该如何。
骆驼入世未深,往往需要被推着走,因为通常骆驼身后会有狮子,而狮子身后未必会有婴儿。

当骆驼们默默地扎实做着这些工作时,就表示你离逆袭不远了。

狮子


为呼应上面,我们先为狮子来一句总结性的话,就是:我要如何。

你要做王晶还是王家卫?




到了狮子阶段,你已经大致摆脱了技法的困扰,你需要做的是给自己一个定位。

王晶谈王家卫时有一段很有趣的话:他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我也可以拍出他那种作品,只是看我有没有必要这样去做。

我们不讨论这个可能性,但是王晶在商业上成功,王家卫在艺术上成功,彼此都在各自范畴到达一个高度,然后再在某个点上殊途同归。所以我们在讨论一个设计师是否成功时,可以有两把尺子,视乎他追求的是艺术高度还是商业高度,而别忘记,他们也许都可以办到,只是选择上的不同。


我们不要做刀,而是要做握刀的人。

利用你所掌握的知识去选择适合你的路,然后走到一个高度,那就是成功。

我们要将掌握的知识视为一把刀,你在骆驼时期只是不断磨刀,而此刻就是你用刀之际,你需要掌控好自己的刀口、力度、方向、目的。


因为此时你需要掌握的是自己做设计的主动权,利用你所掌握的各种技法去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思想。不管你是在面对客户还是自己的boss,你需要有看法,有主见。




越是没有碰过的,越是要去尝试。

我觉得一个设计师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先不断的做加法,然后再慢慢做减法的。不要觉得某个玩意不是自己熟悉的或者不是职务范围的就不去碰它,例如你一直做的是房地产行业的设计,有机会去做到服饰、机电、化工、家具等等行业的设计时,这是非常好的补充,又或者你是搞品牌的,偶尔要机会尝试网页、图标、包装等设计事,是一个横向体验的绝好机会。

我所了解国内牛逼哄哄的网页设计师,通常他们连三维软件都晓得,因为有时候为了追求一个图标效果上的极致,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三维知识直接自己做一个图标。这也是他们不可被替代的重要原因。

好的设计师必然是历尽繁华才懂得平淡的,尽量让自己先成为一个全面手,因为你会发现武学中融会贯通的奇妙,当你横跨了多个领域后,你慢慢发现某些领域就算你没碰过也会潜移默化的深谙其中章法,因为此时此刻你已经由此打通奇经八脉,领会到设计中相通的诸多原理,你剩下的只是练几个招式(软件)就可以做出很靠谱的作品。


泡好手中这壶茶

洛可可的贾伟曾经分享一个故事,就是他到日本是考察当地的茶艺,碰到一个茶道大师,他发了一个问:怎样才可以把茶艺做好?大师很淡然的只说了一句:泡好手中这壶茶。贾伟当时很受震动,因为他的这个问题是很大的,他以为大师会说得很详细,跟他分解很多方法与心得。没想到大师只说了这么一句,可是又是最实在最精炼最到位的一句。




没错,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都以"泡好手中这壶茶"的心态来开始一定会成功,因为当你坚持每次都泡好手中的茶,就表示你的整体水准都是稳定而有质量的。你如果还是做不好就只能无赖的说资质问题了。所以我到设计的某个瓶颈期时,不管做任何作品都约束自己必须忠实的将其视为自己的作品来做,不是你要为客户做好,而是你要为自己做好。你对自身的每一个出品都负有神圣的责任。这也是"我要如何"的一个体现。


到了狮子阶段,很明显我们需要谈的不再是如何学习一个视觉效果,如何掌握更多软件。而是利用好你自己掌握的东西来得到设计主动权与及给自己一个定位。


永远记住:你要如何,习惯打破既定的规则。

婴儿

到了婴儿这个阶段,被我视为设计师中的最高层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是"

此时你在游戏场中你应该变为一个规则的设定者与革新者,你不再被推着走,也不再满足于打破规则,而是创造规则,你需要让参与游戏的人跟着你走。你的每一步都将充满了可能性。

关于婴儿,许多圣哲乐于用他为比喻,好比老子期许人们"复归于婴儿",孟子认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耶稣宣称"让小孩子到我面前来,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在经历成长的考验之后,还能像婴儿一般单纯,满心喜悦地看待世界,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我们经常谈及的设计往往停留在视觉层面,而真正的参透者们是掌握了更多基于设计而高于设计的东西,他们懂得让设计为他们更高的目标提供服务,婴儿们通过设计的修行更进一步掌握到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知道如何让设计有效落地,而产生高于视觉的效益,他们懂得策划与营销,懂得体验与交互,所以他们可以创造规则,可以按自己所想来玩。




欧阳黎明此前开创过一个叫类似"视觉重构"的概念,大概就是将企业或品牌的旧形象翻新,这种方式应该一直有人在做,但是欧阳顺利将他包装推出,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虽然我不太喜欢谈他,总觉得此人像大话里头的苍蝇。不过他确认有过人之处,后来他又玩了一个"evi"大意是电子商务的品牌包装,顺势而为。


好比我们一直实行上班三天休息三天制度,提供站着设计坐着休息的模式,公司使用合伙人制度,然后取缔销售部等等,这些都属于创造规则,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而是需要发掘这种思维,没有人告诉你什么一定就是什么样的。

尼采所述的婴儿也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意象,设计师去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往文案、策划、创意等方面去发散。我们不要被传统而狭义的定义迷惑:设计=做图;设计=视觉。而忘记了设计的真正本质——创造。我们更应该像一个发明者,为了各种需求去乐于创造。为了生活的方便,为了商业的传达,为了使用的体验等等。我们应该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使用我们的设计手段。




婴儿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存在即是喜悦。

此阶段的设计师已经可以完全真正地做到享受设计,此刻设计不再是一项工作或者任务,因为去到婴儿阶段,设计师必然已经摆脱了财务困扰实现经济自由了,设计开始变得跟时间一样,没完没了的淹没你。它不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是存在的本身。这样说可能比较玄虚,所以我干脆再玄虚一点,借用金刚经的话,叫: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偷笑)


不等待,不眷恋,不慌张,不恐惧,全然去做,去感知,去享受。


后记

精神三变这个体系,其实不单适用于设计提升,放诸人生也十分适用。永远想明白三个问题"你应该如何""我要如何""我是…"。经过我的理解延伸,它变作了:"你遵循规则""你打破规则""你创造规则"。


前段时间有因为笔者文字所认识的朋友大家约见,他说怎么你的文字比你老那么多,面对这褒贬莫辩的问题,我报以一笑,说童话也不是儿童写的,别相信文如其人的鬼话。另外按此文的篇幅,为免有朋友又嘟嚷说那么长,按理应当划分上下篇来发布处理,可恨我特别讨厌一个东西硬凑上下篇的龌龊行为,譬如《赤壁》《太极》一类电影。于是我决定这次为文字配上插图,称之为设游记2.0时代。由此可以推断此文必为精华的浓缩,浓缩的精华,哈哈。

希望大家看得舒服那么一点。


 


品牌研究

<-上一个新闻 下一个新闻->